返回
企业新闻
潘保春:做中国制造的“捍卫者”
发布时间:2015-5-29 | 浏览次数:2351 次

     “我认为中国制造正在走向巅峰!”就在一个多星期前,潘保春赶到北京,作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唯一代表,在某知名电视访谈节目中侃侃而谈。那一期的节目主题是“中国制造”,谈话的嘉宾有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者、行业领袖、品牌专家。节目中,潘保春担当起中国制造“捍卫者”,他的观点独特而新颖,却最终得到现场嘉宾的一致认可。十几年来一直扎根制造业,这就是潘保春捍卫中国制造的底气所在。   
向“日本制造”下战书       
    最近一段时间,潘保春有些忙碌,原因就是之前吵得沸沸扬扬的“日本马桶盖”事件。     
“每天都要开好几个会,就是讨论应对的办法。”潘保春要应对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国人抢购的日本马桶盖大部分产自合肥。  
    “我们的合肥工厂为上百个国家的智能马桶盖品牌做代工,就包括日本。”潘保春表示,让他有些尴尬的是,直到前段时间,他才知道原来国内市场很大,“以前总认为国内消费意识没有达到,产品卖不出去,所以只接出口订单,基本放弃了国内市场。” 
    虽然“棋局”上被人“先落一子”,但潘保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中国制造重新正名的机会,“我决定用我们的产品,向‘日本制造’下战书!” 
    潘保春的底气来自于他对中国制造的信心,“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能力已经很强,甚至超过了日本,具备挑战的实力;另外,我们比国外企业更了解中国的现状,产品更接‘地气’,售后服务也更完善。”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就拿智能马桶盖来说,所有农村地区我们都有售后,这是国外产品很难做的。” 这段时间,潘保春公司的官网浏览量多了二十倍,部分产品的销量一路看涨,“中国制造还是受到国人信赖的,”他有些霸气的说道,“日本制造,放‘马’过来吧!”   
扎根农村的“第一桶金”   
    为中国制造正名,是潘保春多年以来的坚持。曾经扎根乡土的经历,让他养成了这样的“执拗”。  “我就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潘保春从不讳言自己的出身。 
    20世纪70年代,潘保春出生于安徽定远县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乡的贫穷、家庭生活的困顿,让他从小目睹父辈持家的劳苦不易,也对改变现状充满了激情与向往。   
    从学校毕业后,潘保春被分配到一家省属企业,不久便担任企业技术部部长。1990年代中后期,全国各地雷厉风行的“国企改制”,他毅然决然地主动“下岗”,寻求创业的先机。   
    1997年至2003年,潘保春用短短五年的时间将一手创办的厨具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这离不开他对农村市场的深刻理解,“很多人对农村市场不看重,但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了解老乡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渴望,所以我一直把产品的重心放在县城和农村市场。”这一与众不同的抉择,让潘保春收获了“第一桶金”。 
    2003年,视角独特的潘保春,再次敏锐地察觉到了新能源产业的前景,他决定加入合肥荣事达集团,并出任该集团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三年的时间里,他领着荣事达太阳能“闯”进了国内太阳能行业第一集团军。   
 “老字号”的“捍卫者”      
    说到荣事达,潘保春有些激动。这个老品牌伴随着他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并影响至今。 
上个世纪90年代,“荣事达,时代潮”响彻神州大地每一个城市。不过,最近几年来,荣事达品牌遭遇了诸多变故,导致荣事达在市场上的声音变弱。 
    但包括潘保春在内的一批荣事达“老人”,仍然对这个品牌充满感情和期望,“当年那几代荣事达领导层,都具备很高的精神素养,对企业和自身要求非常高,希望用产品改变国人的生活。” 
实际上,在潘保春看来,因为那一代人的坚持,中国在上世纪末涌现出了一批“老字号”品牌,却因为各种原因弱化下去,“像合肥当年荣事达、美菱都是很有名的,但是跟当年的风光比起来还是逊色不少。” 
    对于这些“老字号”品牌,潘保春一直以“捍卫者”自居,在他看来,这些都是“中国制造”的宝贵资产,“老品牌有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我们应该将他们发扬光大。” 
而潘保春也一直践行着当年的“企业家精神”,“很多人认为企业就是要利益最大化,但我认为企业应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用产品提高国民幸福指数,这是那一代荣事达人教给我的,今后我也将继承下去。” 
    这或许正是潘保春不顾其他“赚钱”诱惑,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制造业的原因所在。   
做创业者的“导师”   
    潘保春是个爱车之人,他的办公室里有很多汽车模型。如今,潘保春的“爱好”有所改变,“未来中国将更加尊重知识产权,创新将越来越有价值。”为此,他成立了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专门支持青年创业者,“我也是从创业路上一路走来的,我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潘保春支持创业者的原则,“其实现在国家有政策,国民有热情,创业第一步并不困难。但很多青年创业者都倒在了第二步上。”潘保春举例说明,一些创业合伙人在企业初创时能同甘共苦,但取得“第一桶金”后,却可能面对股权不清晰、财务信息缺失等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给他们投资,并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创业者度过难关。” 
    而作为“过来人”,对于创业者潘保春也有自己的建议,“创业第一是要有热情,然后一定要把这个热情保持下去,哪怕遇到挫折,也要有自己的坚持。”   
对话潘保春——中国制造仍在“走向巅峰”  
问:如果有几个字形容自己,你会选择哪几个? 
答:我自己总结的“二字经”就是“悟”与“度”。“悟”就是要培养思考问题和学习的能力,而“度”则是指“能搞定自己”,做事情要遵循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问:有人说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危机,一方面是一些制造企业破产,另一方面是一些国外制造业退出中国,对此你怎么看? 
答:我认为中国制造业危机并不严重,仍在走向巅峰的路上。你看那些退出中国的企业,首先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过来的,都是我们制造业水平较低的时候,现在出走正说明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上去了,他们呆在这里没有竞争优势了;另外,你要看他们去了哪里,基本都是东南亚一些制造业不发达的地区,因为他们有技术优势。所以对与他们退出中国我并不担心。而一些国内的制造业企业破产,我更多的认为他们是不务正业造成的,并非制造业不行了。    

盘古智库专家走访荣事达考察调研
    2015年4月27日下午,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应邀来我司调研考察,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常务副总裁马睿参加会见,宾主双方进行了友好会谈。


    在潘保春董事长的陪同下,易鹏一行首先参观了集团总部、太阳能博物馆、智能家电展厅等。会谈中,潘董从产品经营到企业战略布局上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说,在组织结构上,将更加扁平化,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在产品创新上,采用“定制式”组合创新模式,将边缘产品上升至主流产品,满足更多消费者个性需求。同时,集团公司将重点打造“要素经营创投平台”帮助创业者创业成功,引领集团从“创业者”向“创业的推动者”转变。
    易鹏认为,从互联网+到智库+,从团队+到文化+,荣事达的创新发展模式符合当今时代发展趋势,为安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树立了标杆,让“中国制造”继续向巅峰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