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媒体动态
荣事达项目为何能创造“不死”神话——大企业“双创”经验调研纪实(三)
发布时间:2016-8-9 | 浏览次数:1601 次

工信部大企业“双创”经验调研组

“到今年10月,这里会变成一个非常有艺术和创客氛围的lOFT,你在创新、创客空间中所见到的咖啡厅、工作室这里都会有,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智能家居‘样板间’、硬件平台。”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常务副总裁马睿指着一个毛坯大空房介绍到。

荣事达总部正在推动的“双创”活动,最近在创业团队中和创业人中的吸引力有加速蔓延的态势。因为到目前为止,荣事达选中的项目中还没有一个失败过,而且入了荣事达的“法眼”的项目会有很好的待遇,“不死”和“合伙人+事业部”制的待遇,成为荣事达双创被“口口相传”的关键词。

给出清晰图谱

“双创”团队可“按图索骥”

当下,“双创”很热,社会上有很多创意、创新灵感和创业团队在寻求“孵化”,而大企业也有很多新技术需求,同样求贤若渴。而如何把这两者“适配”在一起,其实才是大企业做“双创”的焦点和智慧所在。

荣事达推动“双创”目的非常清晰,为企业转型服务,利用双创补齐企业转型方向上的短板,加速推进产品智能化,完善智能生态圈。

作为一个拥有超过60年发展历史的制造企业,眼下荣事达的核心业务聚焦于家电、新能源和建材,在迈向物联网和数据经济的转型方向上,荣事达选择了“智能家居”。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表示,一方面智能家居是未来的方向,是一个拥有万亿市场规模的物联网重要市场。二方面荣事达的三个支柱产业——家电、新能源、建材都与“智能家居”有关,转型智能家居,能够发挥业务的聚合和整合效应。三方面是智能家居兼顾着“智能硬件”+“数据经济”两个维度,对于荣事达向“制造+服务”转型是最切实的路径。

从一个单纯的制造企业演变成“硬件+软件+生态”的公司,荣事达将自己的战略意图及产业路线图向全社会公开,“毫不隐晦”地给出详尽的产品和技术演进图谱。所以当创业、创新团队希望加入到荣事达“智能家居价值链双创中心”、成为其中一员时,可以很方便从荣事达的产品和技术线路图中“按图索骥”,找到自己与荣事达之间的产品和技术结合点,不会跑偏,发力“稳准狠”。

以“懒人厨房”为例,荣事达给出需要创新的智能产品品类涵盖了净水机、油烟机、燃气灶、智能操作屏、电磁灶、吐司机、煎蛋器、智能奶瓶、家用饺子机、烟雾探测器、水浸探测器、可燃气体检测+机械手、杀毒刀架、杀毒砧板、垃圾处理器、过滤器、滴水盆、柜式切菜器等近百种产品。在包括社交客厅、懒人厨房、聪明阳台、健康卧室灯等十大应用场景中,荣事达都给出了很清晰的智能产品图谱。

荣事达之所以对智能产品有如此清晰的图谱,而且将智能产品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荣事达推动智能家居转型,走的是以单品为切入点向系统到生态延伸的路径,能否打造出非常有竞争力的智能产品是其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敲门砖”,用开放化的“众创”方式,毫无疑问能够将社会创新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

按需配齐产业要素

制造“不死”神话

很多投资人表示,在所投的项目中十个有一个成活就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因为从创意到产业化有漫长的路要走,也有很多凶险需要规避,没有产业经验和产业资源的创业团队通常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偃旗息鼓”。

荣事达所投资和支持的双创项目之所以100%成功,之所以创造“不死”神话,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荣事达能够按照每一个团队所处的阶段、所需的产业资源,按需配给,让项目顺利从“幼苗”长成“树”。

据介绍,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自己就曾经是一个创业者,所以深知创客们的需求。而有着60年制造业历史的荣事达同样非常清晰了解一个企业、一个产品要成功所需的产业资源。马睿介绍,每一个产品、产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资金、品牌、制造、营销、市场等九大产业要素。所以荣事达决定将自己的产业资源向社会开放,从这九个维度提供产业资源,加速创业团队的成功率和成活率。

从资金的维度,荣事达成立以“品牌、品质、品类”为关键词的“三品创业基金”,每年投资一亿元,这部分基金主要是项目初创时的投资(天使轮),这些资金可以保证批量项目入驻。同时整合知名创投公司,组建大型创投基金池,对项目进行AB轮投资,推动创业项目上市。

从品牌的维度,荣事达收购有潜力的新兴行业品牌、传统行业品牌、中华老字号等,作为集团的品牌资产储备,根据新项目的行业和特征进行相关品牌匹配和授权。免去新项目打造品牌、推广品牌的阵痛期,使项目在运作初期就具有相当的品牌影响力,快速切入市场,大大提升项目的成功几率。

从信息化的维度,荣事达加强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以呼叫中心为核心,为创业团队提供数据分析支持,用大数据分析为创业项目提供运营指导,提升其运营效率。

从技术的维度,荣事达依托集团中央研究院的科研实力,为创业团队提供研发和技术管理方案,打造产品、技术供应链。

从管理的维度,荣事达为创业团队提供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等专业的管理方案,强化创业团队的内部管理能力(运用集团三大评估体系:财务、市场、品质等提升团队管理水平),打造服务链。

从文化的维度,荣事达将这60年形成的企业文化精华注入创业团队,让创客们从一开始就融入了荣事达的企业文化,为双方共赢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荣事达的企业文化帮助创客们克服了小富即安的思想,实现由单纯追逐利润的商人到有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家的蝶变。

从制造的维度,荣事达为创业者建立专门的产品制造体系,将创业者的技术或者想法快速、系统地转化为产品。

另外还包括渠道的资源、人力资源等产业资源都成为荣事达为创客们“保驾护航”、创造“不死”神话的关键“利器”。

“合伙人+事业部制”

变革体制机制

创客们都说,荣事达给出的待遇非常吸引人。

创客进入到荣事达“双创”中心初期,荣事达免费提供资源,承担风险,甚至承担创客们的生活费用。过了初创期,经过认真评估,荣事达与创客签订合作条款,确定股比分成,成为合伙人,项目进入事业部发展。创客变成合伙人,按照比例分成,能够分享到创业和创新带来的财富,而在这个过程中,荣事达的各个事业部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以“合伙人+事业部”制这样的体制机制,让荣事达和创业团队成为了利益的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这样的模式,加速了“双创”团队与企业的适配,也加速了制造业企业的体制机制的变革。

从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其实不仅仅是产品形态和企业业务形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企业流程和创新模式的变化。从基于流程的创新到全员的基于应用场景的创新的转型,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需要进行“互联网基因再造”。

荣事达利用“双创”这个平台,推倒企业围墙,拥抱全社会资源,再造企业互联基因,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据透露,下一步荣事达希望“双创”中心提速运营,今年下半年,将有20个事业部陆续成立。2016年底集团事业部总数将达到40个。从2017年开始,荣事达每年希望孵化项目超过100个。同时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其中30个项目打造上市。利用双创这个“鲶鱼”效应,加速荣事达在物联网时代的“基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