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媒体动态
《江淮晨报》荣事达“双创”专题报道:合肥企业“双创”模式 得到国务院肯定
发布时间:2016-8-18 | 浏览次数:1472 次

8月18日,《江淮晨报》发表荣事达“双创”专题报道,报道中提出:“双创中心——合伙人制——事业部制”的模式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荣事达开放大企业优势资源,共享共赢的姿态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报道原文如下:

让创业者站上“巨人”肩膀,让“巨人”多一把利器   
合肥企业“双创”模式
得到国务院肯定
   

创业初期,如何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而对于已经成为“巨人”的大企业,如何将创业者变成自己的利器,实现共赢?这在合肥荣事达的“双创”模式中都能找到答案。目前,“双创中心——合伙人制——事业部制”的模式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荣事达开放大企业优势资源,共享共赢的姿态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合肥荣事达“双创”模式得到总理肯定
最近,合肥荣事达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不是因为某个产品,而是它的“双创”模式,共赢共享的大企业风范。
据介绍,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今年5月份中共中央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带队来皖调研期间,合肥荣事达集团“双创”做法引起调研组一行高度重视,认为其探索对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具有独特示范价值。
在日前上报国务院的合肥荣事达“双创”模式专题调研报告上,李克强总理对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运用合伙人制度,整合全社会资源,打造“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平台,实现价值和利益共享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批示有关部门负责人注意总结大企业“双创”经验。
7月19日、7月22日,国家工信部官方媒体《中国电子报》连续两期在头版刊登大企业“双创”经验调研纪实专栏《“荣事达模式”有何启示意义》。
建立“双创”中心,聚拢九大资源
荣事达的模式到底“牛”在哪里?

作为一名曾经的创业者,荣事达董事长潘保春深知创业人的艰难,亟须外力相助。所以,荣事达建立“双创”中心,将资金、品牌、信息、技术、管理、文化、人力资源、硬件和市场等9大资源,全部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对全社会开放,对拥有某一资源的外部合伙人开放。
对初创企业或创业人来说,荣事达的品牌、资金、渠道等资源是无可比拟的优势,能迅速补足创业短板,创业者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渠道等,也弥补了荣事达的相对短板。两者在“双创”平台上取长补短,获得了1+1>2的效果。
合伙人张会军说,他带领的空气能项目,2013年启动,2014年运营,当年就有3500万销售额,2015年增至5300万,今年预计8000万至1亿。“如果自己做,一年能达到300万的销售额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支撑,能否得到市场认可都不一定。”要素在创新平台上整合集聚后,荣事达也是赢家,其热水器项目本来已经奄奄一息,是张会军三人创业团队的加入,使热水器项目死而复生,成为荣事达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双创中心的创业者由于站上了“巨人”的肩膀,而对于“巨人”来说,创业者又成了一把利器。
推行“合伙人+事业部”制,创客变股东
不仅有双创中心,打造聚合社会资源的平台,荣事达还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性地推出了与双创匹配的“项目合伙人+事业部”。
创客进入双创中心初期,荣事达免费提供资源,承担风险,还发给生活费。过了初创期,经过评估,创客与荣事达签订合作条款,确定股比分成,成为合伙人,项目可以进入事业部发展。
合伙人制的核心是留住创客团队,将其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实现从创造产品到创造企业和企业家的阶段飞跃,而事业部制的核心是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为项目注入荣事达的技术、管理、大型资本、5万个网点和O2O全网营销系统等资源,迅速补足项目短板,使其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样的模式使企业和创业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一些创客成为合伙人后,按股比分成,一两年就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而荣事达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高速增长,新增就业吸纳了传统产品生产线下造成的企业冗员。
马建堂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荣事达项目合伙人制、双创中心、事业部制三位一体,在荣事达双创平台上将各种资源与要素融会贯通,相互连接,以共享共赢的姿态为社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