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媒体动态
国家工信部官方媒体《中国电子报》专题报道:一个马桶和荣事达“双创”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9-6 | 浏览次数:1630 次

9月6日,国家工信部官方媒体《中国电子报》以《一个马桶和荣事达“双创”的故事》为题,专题报道了荣事达创新“双创”模式,报道中指出:“合伙人制”的核心是留住创客团队,将其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实现从创造产品到创造企业和企业家的阶段飞跃,而事业部制的核心是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为项目注入荣事达的技术、管理、大型资本、营销系统等资源,迅速补足项目短板,使其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样的模式使企业和创业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


报道原文如下:

一个马桶的故事和荣事达的双创


眼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都在积极推动转型。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向数据化转型,如何抢占物联网的商业机会,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成为关注的焦点。

最近《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了荣事达集团,他们推动企业转型和“双创”的做法对制造业转型有很多启示意义。

马桶的故事 讲述制造业数据化转型有路可寻

在互联网时代,制造业企业和“数据”的瓜葛不多,甚至是几乎没有,能和数据粘上边的都是互联网企业。但在物联网时代,因为制造“设备”,分羹“数据经济”就有了可能。

讲一个马桶的事情,当然不是从日本背回来的那个马桶盖的事情。荣事达的核心业务有三个:“建材”、“家电”和“新能源”。因为做建材,所以马桶和马桶盖也是荣事达的产品,而且从2004年开始荣事达就生产马桶了。

最近,荣事达和中科院联手联合研发“超级马桶”。这种马桶除了具备大家熟知的功能外,因为集成了人工智能、微波传感、近红外光谱反射、ZIGBEE无线组网等技术,能够对人体的健康相关的各种物理、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和反馈,提供智能的健康服务。

比如,马桶可以对家人的身份进行识别,对其大小便、质量、粘性等物理性状进行检测,并可以对尿素、隐血、肌酐、糖分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通过测量使用者的血压、脂肪含量、肺活量等,能够评估其健康状况,给出合理健康建议。

收集那么多数据,有那么多新功能,这还能便得出来吗?吓得不敢尿了吧。其实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如厕与过去没有任何“违和感”,在享受被呵护的同时,用户所有的身体数据完全是不知道的情况下被智能马桶尽在掌控的,是不是有点“棱镜门”的感觉。

为什么要讲这个超级马桶盖的故事?因为荣事达从制造向 “制造+数据经济”转型,走的是产品智能化+数据服务化的思路,从“单品智能向全屋智能解决方案”转型,智能产品是关键,而超级马桶是荣事达无数个“智能产品”家族中的一个。

在物联网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场景化,产品都是基于场景的,超级马桶是荣事达智能卫生间这个应用场景中的一枚成员。智能卫生间还会有哪些成员呢?涵盖智能如厕、智能洗浴、安全防护的全智能化的卫生间系统,也包含智能照明、无线节点、湿度温度控制系统、水暖系统、富氧吸换气系统、红外理疗、物联网大数据融合外设与控制台、智能安全仓、识别系统、智能洗浴镜等。

除了智能卫生间,荣事达锁定的应用场景还包括:“社交客厅”、“懒人厨房”、“健康卧室”、“聪明阳台”、“智慧书房”、“智爱餐厅”、“智尚衣帽间”、“智能车库”、“智美花园”。

讲完超级马桶和智能卫生间,以及十大应用目标场景,大家对荣事达在物联网时代的转型方向也已经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没错!制造“建材、家电、新能源”的荣事达在物联网时代的转型方向是“智能家居”。因为荣事达的三个关键业务都和“家”有关系,而且这三个业务可以因为“智能家居”产生协同聚合效应。所以当众多不同阵营的厂商都不约而同看上并布局智能家居市场的时候,荣事达把自己的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智能家居”,以书房、客厅、餐厅、车库、餐厅、卫生间等十大应用场景切入,目标是成为“智能家居环境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事实上,包括家电系的海尔、美的以及IT系的微软、小米,和互联网系的京东、阿里等也都看好智能家居市场,也都没闲着,已经从不同的路径开始包抄“智能家居”市场。荣事达凭什么来参与竞争?

应该说,在众多智慧家居竞争新军中唯独缺乏“建材系”,而房地产拥有物联网应用场景资源和智能硬件高效整合优势,事实上,在生态和分享经济的未来,谁拥有集成和整合能力,谁就拥有天然的话语权,在“建材家电化”、“家电智能化”趋势下,荣事达可以做更多的文章了。

为转型所用 聚焦产业化是大企业“双创”的核心

我们今天谈“双创”的话题,为何要拉扯出这么多荣事达公司转型的事?这其中的逻辑,一定又被大家猜到了。是的,荣事达的“双创”和转型直接相关,而且是“强关联”。如何让“双创”真真切切为制造业企业转型服务。采访下来,我有三个体会:

其一,要有顶层设计,“双创”必须为公司战略转型服务,能够带来“双创”资源利用最大化。

眼下,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在推动“双创”,但也有些“漫无目的”。在这方面,荣事达是“务实主义者”。荣事达给其“双创”的定位是必须为公司转型带来最大价值,目标是“补齐和丰富智能家居产品和价值链”。

基于这样的顶层设计,荣事达把公司转型战略上的关键技术与产品进行分解,给出清晰产品和技术图谱,其产品图谱细到“锅碗瓢盆”,细到家里的每一个毛孔。荣事达所甄别和筛选创新创业项目,都必须在公司转型的十大场景的关键产品和技术图谱中。

除此之外,荣事达的双创中心面向全社会开放,所有有需求的团队、个人都可以成为双创中心的一员。荣事达推倒了企业的围墙,敞开怀抱,但同时对入门的产品和技术设置了清晰的门槛。

其二,聚焦产业化,给创业团队配齐产业化资源。这其实才是大企业区别于“众创空间”的优势资源。

很多投资人表示,在所投的项目中十个有一个成活就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因为从创意到产业化有漫长的路要走,没有产业经验和产业资源的创业团队很容易在这个阶段“夭折”。目前市场上不乏好的创意,但产业化是难题,所以孵化聚焦“产业化”才是“双创”关键词。荣事达对产业资源进行了分解后,发现“品牌、资金、制造、研发、信息化等9大产业资源”是每一个成功项目产业化所必须,同时也是大企业所独有的。所以荣事达拿出“9大产业资源”按需求、分阶段给其配齐。

荣事达对其双创中心的入选项目虽然有清晰的门槛,但一旦入门,荣事达在配齐、配足所需产业资源方面,采用“不惜力的”方式,来辅助它顺利实现产业化。除了资金、制造能力、销售渠道等大家能够想到的产业资源,荣事达还收购相关的领域优质品牌作为储备,为孵化成熟的团队配以成熟品牌。到目 前为止,荣事达孵化的所有项目中,没有一个失败的。之所以创造项目“不死”神话,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荣事达完全是按需定制,给每一个创业团队,按其所处的阶段、所需的产业资源,按需配给,手牵手把它带到市场,然后变成荣事达新的事业部。

其三是“项目合伙人+事业部制”,将共享经济与制造经济的体制有机结合在一起。

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产品经济向“产品+服务”经济转型、向共享经济转型,事实上最大的挑战不仅仅是产品和产业形态的变革,更大的挑战在于体制机制。产品经济的组织机构的特点是流程化,而共享经济的组织架构是场景化、扁平化,围绕需求快速生成、快速调整,激发、调动全员的创新能力,是人人、全员创新,所以激发每个人的活力是关键。

荣事达对创业团队采取的是“合伙人制+事业部制”,在没长起来之前,免费提供场地、资金、甚至伙食等支持,等稍稍长起来,初现端倪,荣事达和创业团队谈股份分成。变成合伙人,最后演变为事业部。荣事达用“项目合伙人+事业部”的模式把“数据经济的体制与制造业的体制”整合到了一起。

“合伙人制”的核心是留住创客团队,将其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实现从创造产品到创造企业和企业家的阶段飞跃,而事业部制的核心是通过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为项目注入荣事达的技术、管理、大型资本、营销系统等资源,迅速补足项目短板,使其进入快速成长期。这样的模式使企业和创业团队成为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