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媒体动态
【“两会”专访】经济网专访潘保春董事长:
本土品牌“装外宾”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发布时间:2018-3-17 | 浏览次数:1483 次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徐豪) “随着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方法的不断涌现,少数企业在商标使用、宣传等领域存在不规范行为,亟需加强商标注册和使用管理,从源头杜绝虚假宣传的可能。”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保春
       他举例说,有个本土品牌,但是品牌名称却使用外文字母组成,取了个“外国名”这个品牌已在我国西南地区全面铺开,价格比国内一线品牌贵3倍左右,很多人误以为他是欧洲品牌。还有一些本土品牌,虚假宣传自己是国外品牌,欺诈消费者。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产品得到极大丰富,琳琅满目的产品遍布各大消费市场。潘保春发现,商标在产品上的使用不规范、不易懂等现象十分普遍。许多中国本土产品贴上冗长的“外国名”。“当我们走进高档消费品市场时,与装修豪华、店面档次高相比较,让国人感触颇深的是,整个商场几乎没有一个店名、一个品牌是普通消费者所能认知的,也几乎找不到一个汉字,全是各式各样的‘洋品牌’。”
       “这种现象的存在又极易诱导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造成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等,有失公平交易原则。甚至因此导致恶意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潘保春说。
       潘保春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明确规定制定商标法的目的是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商标必须遵循内容全面、准确、易懂、标注清晰、牢固等原则。
       潘保春认为,国内一些商家有这样的做法,归根结底是文化的不自信。“在大部分国家人民的心目中,一个外来语的名字在感觉上总会显得更加神秘而且更加高端。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又会特别明显。我们国家同样经历过这样的发展阶段,早前我们给世界上的大部分品牌都代加工产品,但在核心技术、现代文化、人员素质上的相对落后,总会让国人更向往外国的“月亮”,这是非常自然的。”
       潘保春建议,国内市场在产品上应该使用汉字商标,以更加清晰、易懂的方式展现各类产品的品牌属性。同时,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字,也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是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标志,使用“汉字”作为商标的基本要求,符合中国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基本要求。

       (经济网2018年3月16日)